一、 卓越教學品質
培育人才是大學最重要的使命,中正大學應培育出具有精湛專業知識與深厚人文素養,並且能夠實際面對、解決問題的一流人才。中正大學的學生,入學時的學測成績平均為前15%~20%,其本身就是具優秀素質的人才,學校應培養學生對事務追求卓越的態度、鼓勵其成就大事,我們也要從「未來一流人才」的角度看待學生,並且秉持林清江校長勉勵同仁「超越傳統的教學」的精神,嚴肅思考教學各個層面的改善與創新。
二、 多元人文關懷
大學培育的一流人才,其專業知識與人文素養,有如一車雙軌不宜偏廢。就學生而言,他們的大學生活,不應僅是習得專業知識或職涯能力,還應具備豐富生命的涵養以及追求幸福的動能,並以開濶的心胸涵納多元言論及知識領域。換言之,所謂一流人才,不僅能夠實際解決問題,也要帶領人類走向幸福和諧的生活新境界。
三、創新學術成就
大學的研究工作,在於研究真理,創新知識;具有獨立思考、判斷能力以探究真理的學術研究人才,是大學教學、研究工作的主力,也是大學重要的資產。中正大學以學風自由而聞名,未來我將繼續維護自由的學風,尊重學術、尊重教授、尊重學生。持續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及合宜的薪資待遇,鼓勵現有的優秀人才,貢獻智慧,追求卓越。本校的重點研究,除了繼續強化前瞻製造系統、高齡社會、毒品防治等頂尖的研究團隊外,亦將促成人文/社會與理工的跨域合作,落實人文/社會與科技相輔相成的理念,並鼓勵兼具實用價值的研究。此外,將視研究生為未來的年輕同事,給予精實訓練,並強化其獨立從事研究的能力。
四、 國際交流全球接軌
現今世界已是全球化的時代,知識、人才都處於全球流動的狀態下,全球化已經不是理念或行動,而是未來生活的發展趨勢。基於這樣的考量,未來我們考慮全球化的課題,不宜局限於大學國際交流或國際人才流動的層面,更要思考如何透過教學,讓學生做好面對全球化的生活型態的先行準備,讓我們的學生具有全球 化的競爭力與移動力。
五、卓著社會貢獻
大學有服務社會,促進國家發展的使命,在全球化的世代,我們還有為全人類福祉做出貢獻的責任。中正大學在民雄建校,不但是地方上的學術重鎮,更肩負有協助在地百姓追尋幸福人生,促進地方文化、經濟繁榮興盛的使命。未來我們在社會責任方面,將更積極的從事產、官、學合作計畫;加強與雲嘉南地區政府部門或研究法人單位之間的合作;與故宮南院的合作;成立區域產學聯盟,促進技術提升與產業轉型,深耕社區,回饋鄉里;與嘉義縣市政府合作,接受委託規劃縣政(市政)或計畫,加強與地方互動;推動與深化地方文化活動。讓地方與大學共同成長,共同為追求幸福新境而努力。
六、 活化校務營運
大學的主體乃是教學與研究,為挹注有限資源於其上,以創造最大效益,應建立堅強且有效率的行政團隊,以眾志成城的決心與魄力,維持校務營運的靈活與順暢。未來我將懷抱著正直坦然、真誠無欺的意念,以無畏困難的勇氣,帶領學校走上最好的道路。
七、開拓外部財源
歷經金融海嘯之後,全球經濟緊縮,世界各國高等教育經費亦日漸減縮。中正大學由於校齡年輕,募款相當不易。然而在經濟緊縮的此刻,即便像東京大學等世界名校,其主要的經費來源也已經不是來自政府、學費或企業捐款,透過競爭而獲得的教學/研究資金,其比重逐漸攀升。這個現象可以提供借鑑,協助學校突破籌措資金的困境。